欢迎访问济南阿波罗甲壳素肥业有限公司!

掌握“这两点”,培育强壮植株将不再是难题(上)……

分类:
新闻中心
作者:
芮法富
来源:
发布时间:
2019/09/17
浏览量

各位果蔬种植者,棚友们:

大家好!

是亏欠而是珍惜

包容,不是无能,而是在乎。

▎前情回顾

 “烧苗”再现江湖,赶快按此配方可药到病除。上一期微信文章,重点围绕粪肥烧苗以及高温烤苗等栽培问题,提出“单株管理”的种植理念,向大家分享了“灌根”这一解决对策。

可是,在苗期除以上问题,还有其他众多问题的存在,若不一一做好预防准备,其他任何一个问题的发生,都可能对后期的产量及效益造成重大影响。

▎问题罗列

一般,每到植株缓苗成活后,各地果蔬主产区都会反映出现“长得慢、不扎根”等现象。仔细分析这些现象的背后,主要问题在于作物根系生长不好。比如:

原因一:土壤透气性差,导致根系生长缓慢。

原因二:土壤酸化、盐渍化,导致植株长得慢。

原因三:施肥过量,导致烧根、烧苗不扎根。

原因四:定植过深,影响植株生长扎根。

原因五:浇水过勤,造成沤根迹象。

原因六:药、肥使用不当,浓度过大伤根。

原因七:根部病害还是一大难题。

……

▎解决对策

以上问题,是种植过程中常见问题。果蔬定植后,迟迟不发棵、不扎根、长得慢等,多数是因为根系不好。其有效的解决措施就是两个字,“养根”。

常见作物根系受伤八大难题,主要有水大、干旱、高温、低温、盐碱、肥多、病害、药害等。到根系受伤八大难题,每次冲施2瓶963养根素(每瓶1000毫升),连续冲3次,效果显著。

▎配套措施

“养根”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核心和重中之重。

当然,除了随水冲施或灌根963养根素外,其他配套措施也是同等重要,不可轻视。

比如上控下促”措施。这是果蔬种植者需要掌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种植理念。

它说的是:无论哪个茬口,在苗子成活后,首要的任务是促进作物地下部根系的生长,培养“活力、发达、功能强作物根系是关键核心。同时,还需要进行地上部控长,不要因夜温过高或者连阴天的存在,使得植株长得又细又弱,出现徒长现象。

▎概念解释

上控下促,是培养壮苗的基本配套,也是有效措施。但是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?这是本期微信文章的核心。

上控,主要是控制植株徒长。可采取的方法有:控水、控温以及化学药物控长等。

下促,主要是促进根系生长。可采取的方法有:养根、起垄、划锄以及晚盖地膜等。

本期微信内容,我们主要谈谈“划锄”那点事儿……

▎划锄作用

划锄,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,可是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。划锄,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,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,减轻表层土壤板结。

那划锄还有啥作用呢?

作用一:调节地温。合理的划锄利于土壤与空气的热交换,让地温长时间保持合理的温度,利于秋茬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。

作用二:改良土壤。打破地表板结层,从而起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,增加土壤的透气性的作用。

作用三:划锄保墒。中耕划锄,能将土壤表层毛细管切断,减少水分蒸发,蓄水保湿,既保持了地面疏松干燥,又保持地表下土壤有一定湿度,满足作物根系水分需求。

作用四:清除杂草。

……

▎具体操作

说了这么多关于“划锄”的作用,那到底如何进行中耕划锄呢?什么时期、什么原则、什么方法等等,有没有可参考的依据呢?

1. 缓苗后,第一次划锄。

浇过缓苗水后,地表起晾即开始划锄。这时因为幼苗较小,先用锄头浅划一遍。这次中耕要小心操作,防止将根部划出或锄坏,又要防止不细致严密,失去中耕效果。

2. 蹲苗期,第二次划锄。

这次划锄的要求是深,一般深度达5-6厘米为宜,2-3天后再划锄一遍,使土壤得以充分翻晒,促进根系迅速生长,并引根深扎。

3. 吊蔓前,第三次划锄。

吊蔓前6-7天或控水蹲苗15天左右,植株茎秆粗壮,此时结束蹲苗,浇水促棵。浇水后3-4天,地面半干半湿时,即进行第三次划锄。这次中耕因植株开始旺盛生长,根系长满畦面,中耕不可过深。

▎最后总结

大家都知道,活力、发达、功能强的根系是作物实现高产稳产的保障,而苗期是培养强大作物根系的关键时期,作物根系的基本骨架是在苗期形成的。

本期微信内容,主要讲的是划锄,属于上控下促理念中的下促内容。通过划锄蹲苗,促进作物根系生长,为果蔬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当然,上控下促是相辅相成的,否则作物生长势必会出现“头重脚轻根底浅”的情况。

因此,建议各位果蔬种植者朋友:在作物定植缓苗后要及时划锄,同时也要控制地上部旺长。更多关于控制旺长的内容,我们下期内容再叙!

最后要注意的是,划锄之后要进行控水并冲施作物根系养护产品,如963养根素。

划锄是蔬菜栽培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措施,整个生育期的划锄次数至少要3如土壤粘重、浇水多,划锄次数还要多。一般来说,苗期浇水后都要及时划锄。

该说的都说了,该总结的也基本全面了,下面就看大家的啦。

本文结语 

本期文章到此结束,希望对您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。

谢谢大家,下期再会。